查看原文
其他

“羊了个羊”引网友吐槽,仅是因为难通关吗?

来源 | 河南法制报
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


近日
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小游戏突然爆火
连续霸榜热搜

01

“通关率不到0.1%”网友吐槽被诈骗
这是一款卡通背景的消除闯关游戏。玩家们需要点击上方卡牌,被选中的卡牌会下移到底部的木框中,框内最多可以储存7张卡牌,当有3张相同的卡牌同置于框内时,则可达成消除。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一款超难的闯关消除小游戏,通关率不到0.1%。
有一些网友称,感觉这个游戏就是让玩家看广告,还有网友直称这是诈骗游戏。
有网友直称这款小游戏就是诈骗,那么在法律意义上,他究竟属于诈骗吗?也有网友表示,最后过不去时,会诱导点击广告或分享好友进行复活。这种骗流量,吸引大家来玩,自己赚足广告费的行为如何定性?

02

“羊了个羊”是否属于诈骗应从两方面来看
对于这款游戏是否属于诈骗,刘英丽律师说,首先要了解下法律层面对诈骗的定义:
在民事经济领域中,诈骗严格来讲叫做“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知,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是使受欺诈方作出民事行为,而民事行为在法律上定义为是对合同行为、婚姻行为、遗嘱行为等一系列能够产生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的抽象和概括。
在刑事犯罪领域,诈骗是可以构成诈骗罪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的行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二百六十六条等规定了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相应的与诈骗相关的犯罪。

“从民事角度来讲,即使该游戏程序本身的通关率是开发方人为故意操控或达到某些触发条件(例如插入广告或分享到一定数目后)方可通关,玩家由于认为只要努力玩下去就能通关,从而陷入错误认识,即陷入游戏不可自拔,不通关不罢休,但游戏玩家在玩游戏过程中,并未因此做出错误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自身的权利义务并未受到影响,因此构不成欺诈;在刑事领域,则游戏开发方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而骗取巨大的公私财务,目前来看,也不存在该情况。所以,我认为‘羊了个羊’这个游戏不属于诈骗。”刘英丽表示。

03

游戏通关机制不透明或侵犯游戏玩家的知情权
游戏总共两关,第一关相当于教学关,第二关故意设置成很难通关,从网友的截图可看出,最后剩余的卡牌根本不能匹配。网友发现,最后过不去时,游戏方会诱导点击广告或分享好友进行复活。这种方式虽然不是直接诈骗玩家的钱财(没有让玩家充值),但这种骗流量,吸引大家来玩,自己赚足广告费的行为,属于诈骗吗?或者是定性为其他行为?有没有办法进行约束或处罚?
刘英丽说,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那么,游戏开发方更有可能是侵犯游戏玩家的知情权,因为游戏通关机制不透明,且人为故意设置广告,通不通关由开发方说了算,而不是靠玩家实力或随机运气等。在玩游戏过程中,玩家不属于消费者,根据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的规定可知,通俗来讲,消费者是属于其支付金钱或其他财产,对方为其提供商品或服务,而本游戏中玩家并未支付任何费用,也未充值,但却享受了该游戏带来的服务,因此,游戏开发方也不能说是欺诈了玩家。

另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该《规定》第五条明确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应当遵守下列要求:(七)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实施恶意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行为;不得利用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画像,向其推送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如果该《规定》实施,本游戏很可能存在违反《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届时将由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04

若发布虚假广告诱导网友既要担责又要被行政处罚

网友吐槽,游戏方接的广告一看就是骗钱的广告。这种广告诱导网友下载软件,进行贷款、理财等等,如果网友因广告被骗,那么发布广告的游戏开发方有责任吗?


刘英丽表示,这里的发布广告的游戏开发方在法律上定义为“广告发布者”,根据第二条规定可知,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如果游戏开发方未尽到注意义务,发布虚假广告,诱导网友下载软件从而被骗,则根据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可知,需要区别不同情形,从而判定广告发布者应承担的责任,但不管何种情形,广告发布者所需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无疑的。
另根据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可知,广告发布者若发布虚假广告,则消费者还可请求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因此,游戏的开发方若确实存在发布虚假广告,诱导网友,则既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又要面临行政处罚。


-END-

责任编辑 | 郭晴晴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巴黎贝甜被罚58万,该吗?
卖5斤芹菜罚款6.6万元:执法问题还是立法问题?
滴滴80.26亿“天价”罚单的事实与法律
王琦:宠物应当被强制执行吗?
民营企业十二种常见刑事罪名及立案标准(2022年)
单身女性冻卵案判决:我们应该如何反思?
结账后发现酸奶过期1分钟,超市该赔吗?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